2010年世界杯有一样东西必令人印象深刻,便是球迷们为各自球队加油吹的呜啦啦响的大喇叭“呜呜祖拉”。世界杯是一场全球的狂欢,“呜呜祖拉”的音量虽然带来很多噪音污染的抱怨,却也很好的迎合了球迷们狂欢兴奋的心态,是这场盛事的添加剂。而随着赛事激烈,销量也一路上涨,据统计在世界各地目前正以每两秒钟一个的速度出售。
很多人都以为“呜呜祖拉”是非洲的特产,却不知道是中国玩具商根据非洲土著用于驱赶狒狒的乐器仿制的塑料喇叭。这个小小的创意一炮而红,按说这么巨大的销售量会带来可观的利润,事实上却不尽然也。原因何在?这个创意没有申请专利也没有商标,换而言之缺乏知识产权,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极易仿制和模仿,生产商还是在从事制造环节最薄弱的一环。
这个产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浙江,浙江宁海西店盈吉塑料文具厂的老板邬奕君是一个球迷。他的工厂生产各种球迷助威用品。他向新华社记者出示了他2001年的设计图纸,自称是本届世界杯呜呜祖啦商业化之父。去年8月份,一个非洲商人通过阿里巴巴网商平台找到了他,谈妥3元人民币一个,先定1000个试销。“那应该是卖到世界杯上的第一批塑料呜呜祖啦,也是我唯一有利润可言的一笔订单。”邬奕君说。
2010年1月,订单爆炸般增长。到4月为止,他的工厂生产了100万只呜呜祖啦,南非世界杯开幕式上使用的20万只可口可乐形状喇叭也是由他的企业生产的。只要有球队出线,它的那种颜色马上会有订单。荷兰队提前出线,邬松良马上接到任务,调制橙色。25000只橙色呜呜祖啦要在一周后空运到南非。
一只长度为60厘米的呜呜祖啦在中国的出厂价是0.3美元,人民币2元左右。来自南非的贸易商告诉邬奕君,这款让人头痛的噪音喇叭在南非世界杯赛场上遭遇抢购,售价高达60南非兰特,约合54元人民币。对于铺天盖地的订单,邬奕君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订单分散到广东汕头规模更大的玩具厂。模仿起来很容易,开模具十天就够。很快中国的许多工厂都加足马力生产呜呜祖啦。“厂家一多,贸易商就开始压价,最后中国这个产品的离岸价基本上就是0.3美元。”邬奕君说。
“流通环节的利润是制造环节的几百倍。”西店镇一位分管工业的干部说,“钱都被外国人赚走了,这就是低附加值加工制造业面临的现实。”据统计,中国出口的呜呜祖啦产值在2000万美元左右,利润5%,尽管呜呜祖啦上演了一出世界杯的商业神话,但是中国的制造商和产业工人分得的蛋糕却少得可怜。
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中华商标超市网(http://www.gbicom.cn)CEO孔军民说,中国大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江浙地区的意识相对较强,这一带也是商标转让商标交易最活跃旺盛的地区。但这次“呜呜祖拉”在2001年既然已经设计出来,却不注册专利和商标,最后只能让大部分利润被国外企业拿走,这是中国制造型经济带来的一种惯性,企业已经习惯简单的加工制造和生产。要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就必须让知识产权深入人心,让每个企业懂得自觉的申请管理和维护。例如苹果公司,往往在产品出来之前就把专利和商标都已经申请下来,这些大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值得我们的企业学习。(张华)